马马杜

怕某天被认出来于是改昵称的某某某

廉价

今天的公众号关注和朋友圈被余光中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了。

不谈私德,余老先生的作品是真的非常优美动听的,适合朗诵。

作为一个看不懂散文的五大三粗,一直对散文绕道走,唯独除了余老先生的文章。

却对《乡愁》和《听听那冷雨》无甚感觉。最喜欢的是《鬼雨》。

《余光中散文集》可能也是书架上唯一一本散文了。

但看完悼念余老先生的文章,转头我就看着张江名媛的《你大爷的消费升级》笑到窒息。

哦,我也是刷别人屏的一员。

数了数今天爆数量的朋友圈,有两条都和余老先生有关。

幸不辱命,我也是“只看过一首《乡愁》就嚷嚷着悼念老先生”的大军一员了。唔,可能还多了两篇散文吧。

何其廉价。

但却止不住此刻坐在灯下沉思,想起一些事。

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很喜欢辞藻华美感情丰富的文章。恰好相反,我看不懂感情丰富的散文和诗。现代的古代的一律不懂。

古诗蕴含的情感,翻来覆去也只会写“爱国”、“思乡”、“怀才不遇”……诸如此类。其实压根儿不懂什么意思。共情能力低到发指。

但却被《鬼雨》感动。

可能是因为写到了死亡。出于一些个人原因,我对死亡有超乎常人的兴趣和触动。

甚至青少年时中二到,模仿着把刀子挨近手腕。冰凉,恐惧。下一秒就果断决绝地把水果刀放回原处,得出“自己还是很爱惜这条命”的结论。

想起今天看到余老先生逝世的消息。

比起难过,恐怕更多的是潜意识里想起了那时读余光中的自己吧。所以才几乎没有什么哀恸的转发了那些悼念文。

余老先生的文章,我后来已不常看。

就像今夜和朋友聊天。

有些文章像是奶油,只能吃一口。

不是不好,只是不大适合常看了。看多了,我这种点文学素养没有的四无青年老觉着酸的慌。

但此刻却突然想找出一篇文章读一读,出声的那种。

然,深夜,恐怕扰人。

我这样的悼念,也是太过廉价。

不过,也确实有分真意。

那一代的文学才子,走的走,病的病了。

有什么能拼得过时光呢。

评论